1、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2、 出自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。
3、原文为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
4、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
5、”其意思是: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,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,只是叶子相似,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。
6、为什么会这样呢?是因为水土不一样。
7、规律是客观的,橘转化为枳是遗传变异规律作用的结果。
8、水土是促成这种变异的外在条件。
9、2、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,一事物同它周围的事物有条件的联系在一起,橘和淮南的条件联系在一起时为橘;和淮北的条件联系在一起时则为枳。
10、3、联系形式是多样的,既有有利联系也有有害的联系,应该趋利避害。
11、4、内外因的辩证关系,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,外因能过诱导内因使事物发生变化。
12、这里水土变化是橘转化为枳的条件即外因。
13、5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,这里普遍性指“橘和枳”“叶相似”它们是同一科类;但“橘和枳”“实味不同”已经属于不同事物。
14、6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,橘和枳内部包含的矛盾主要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,使二者区分开来。
15、7 、矛盾即对立统一,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。
16、橘和枳的变化正是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的结果。
17、8、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,“水土的变化”引发了橘向枳的转变。
18、9、事物是运动变化的,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。
19、9、个人和社会的关系,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,个人的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,社会环境造就人就是这个道理。
20、 " 回答时间 2007-07-18 08:42其他答案晏子使楚天河宇 回答时间 2007-07-18 08:38补充一下,刚刚没看清楚《橘逾淮为枳》 晏子将至楚,楚闻之,谓左右曰:“晏婴,齐之习辞者也,今方来,吾欲辱之,何以也?”左右对曰:“为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,过王而行,王曰:‘何为者也?’对曰:‘齐人也。
21、’王曰:‘何坐?’曰:‘坐盗。
22、’”晏子至,楚王赐晏子酒,酒酣,吏二缚一人诣王,王曰:“缚者曷为者也?”对曰:“齐人也,坐盗。
23、”王视晏子曰:“齐人固善盗乎?”晏子避席对曰:“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
24、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
25、今民生长于齐不盗,入楚则盗,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?”王笑曰:“圣人非所与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。
26、”(《晏子春秋?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》) 这一句的意思是:我听说,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,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,只是叶子相似,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。
27、为什么会这样呢?是因为水土不一样。
28、 【译文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,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,对身边的人说:“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,现在他要来,我想羞辱他,该用什么办法?”身边的人回答说:“等他到来的时候,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,您就说:‘这人是干什么的?’我回答说:‘是齐国人。
29、’您问:‘犯了什么罪?’我回答说:‘犯了偷盗罪。
30、’”晏子到了楚国,楚王赐给晏子酒喝,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,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,楚王说:“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?”官吏回答说:“是齐国人,犯了偷盗的罪。
31、”楚王看着晏子说:“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?”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:“我听说过,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,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,只是叶子相似,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。
32、为什么会这样呢?是因为水土不一样。
33、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,进入楚国就偷盗,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!”楚王笑着说:“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。
34、我反而遭到羞辱了。
35、”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